中评社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 卢哲 张爽 海涵)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第一届“新时代两岸论坛”28日在厦门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出席会议并参加研讨。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杨毅周在主旨演讲环节发表题为《全面推动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 促进台胞顺利融入祖国大陆》的演讲表示,由于两岸的长期隔阂对抗,台胞来陆发展依然面临适应和融入大陆社会的种种问题。帮助台胞深度融入大陆社会,对于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杨毅周表示,台胞融入状况是衡量两岸融合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总体来说,阻碍台胞深度融入祖国大陆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台湾当局倒行逆施、人为设置障碍。另一方面,大陆政策体系配套尚不完善、观念尚需转变。杨毅周提出促进台胞深度融入祖国大陆的建议: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瞭解互信;注重全面融入,落实完善政策;促进心灵契合,增进国家认同;借鉴福建经验,尽快推广全国。 以下是演讲全文: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两岸各领域交流的蓬勃发展,从岛内、港澳以及海外前来祖国大陆经商、工作的台胞络绎不绝。进入到新时代之后,随着两岸融合发展的展开,台胞掀起了第二波西进大陆的风潮。广大台胞来到大陆追梦、筑梦、圆梦,希冀安居乐业、繁衍生息。但由于两岸的长期隔阂对抗,台胞来陆发展依然面临适应和融入大陆社会的种种问题。帮助台胞深度融入大陆社会,对于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台胞融入状况是衡量两岸融合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将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让大家有更多获得感。”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以两岸同胞福祉为依归,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 近年来,中央连续推出“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等各项惠台利民政策举措,各地区各部门也相继出台配套措施和规章,使台湾同胞在祖国大陆经商、创业、就业、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条件和待遇得到改善和保障。惠台政策的成效逐渐显出,其中一个重要的考量视角即是台胞在大陆的融入状况。 台湾同胞福祉是否得到增进,广大在陆台胞最有发言权。诸如收入是否满意、生活是否顺心、交往是否顺畅、未来可否立足,是当前在陆台胞关心关注的焦点。归结起来讲,台胞在经济、社会、文化乃至政治领域能否融入祖国大陆,是台湾同胞福祉的集中体现,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和成败关键。更进一步说,社会融入是社会认同的前提条件,而社会认同是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的基础。帮助台胞尽快融入大陆社会,增进他们对大陆的社会认同、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必将有助于增进他们对一个中国的国家认同,有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实现。 二、当前影响台胞深度融入祖国大陆的因素 关于台胞在大陆的社会融入现状,近年来涉台研究界总体上认为在陆台胞的经济、生活现状较好,但心理层次的认同较低。不同的台胞子群体,其社会融入的方式和程度差异也很明显。有学者对在沪青年台胞的融入状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受访者自我评估的融入度平均值为72.2分(满分100),整体上处于从基本融入向深度融入的过渡状态。总体来说,阻碍台胞深度融入祖国大陆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台湾当局倒行逆施、人为设置障碍。近年来,蔡英文当局通过修订“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国安五法”“反渗透法”,逆两岸人民交流发展大势,对台湾同胞来大陆发展设置重重阻碍,对热心增进两岸交流的台湾同胞进行打压,使许多有志于到大陆发展的台胞心存顾虑,对已在大陆发展多年的台胞构成心理压力,使部分在大陆台胞事事谨小慎微。 另一方面,大陆政策体系配套尚不完善、观念尚需转变。目前台胞来大陆发展,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就业范围受限制、资格认证不衔接、教育医疗保障弱、子女教育安排难、法律身份不明确,等等。同时,大陆社会还未真正形成以同等待遇对待台胞的观念共识,对台胞群体的认知偏见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此外,受“台独”分裂势力言行的刺激,大陆民众容易产生情绪化反应,减弱对两岸融合发展前景的信心。 三、促进台胞深度融入祖国大陆的建议 刚刚闭幕的中共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在所做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化两岸各领域整合发展”,首次提出在“各领域”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表明了两岸融合发展已经从经济社会层面,向政治、文化等领域拓展,实现了两岸融合发展的全覆盖,为新时代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指明了道路,为台胞深度融入祖国大陆提供了机遇。我们应该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在各个领域推进两岸融合发展,为台胞融入祖国大陆创造更好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瞭解互信。为促使台湾同胞深度融入大陆,就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两岸一家亲”理念深入人心。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应凝聚合力,引导全社会形成共识,破除定势、打开藩篱,敞开胸怀迎接台胞、服务台胞、接纳台胞、认同台胞,真正把台胞当亲人。两岸民众也要秉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精神,消除刻板印象,增进瞭解互信,开展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心灵契合。 (二)注重全面融入,落实完善政策。台胞融入大陆社会是全面的融入,因此要全面考虑、统筹兼顾,使台胞享受更多领域更大范围的同等待遇。比如,在经济领域,不仅要帮助台企转型升级,也要优化台青在大陆的创业和就业环境。在社会生活领域,除了提高治理绩效外,还应完善台胞居住证功能,推进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优惠政策。在社会交往领域,要尽量消除台胞身份参与社会生活的局限,鼓励台胞更多地参与到社区、社会的建设发展中。要加强顶层设计,改革体制机制,加快政策和组织创新,坚持深、精、准、细、实工作要点,形成各部门协作推进惠台政策落实的合力。 (三)促进心灵契合,增进国家认同。推动台胞深度融入祖国大陆,不能仅仅停留于让他们在经济、社会以及日常生活层面上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从情感上认同祖国、认同一个中国。为此,我们所出台的所有相关制度和政策,都应该以有利于形塑和增强常住台胞的在地认同、祖国认同、中国认同为着眼点。要探索台胞在大陆的政治参与,在全面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增进其对制度、民族、国家的认知和感情,克服“实用主义”过客的心态。 (四)借鉴福建经验,尽快推广全国。“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2021年伊始,福建省就汇集并公布了首批225条同等待遇清单,涉及经济、社会、文教、便利化等领域,清单更加细化、可操作性更强,走在了大陆各省(区、市)前列。福建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先行先试,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适时推广,求“速度”更求“精度”,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