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荟萃
所在位置: 首页 观点荟萃 正文
【中评社】周志怀:蔡英文对抗大陆能量受到严重耗损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8日 点击数:


周志怀(主办方供图)
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中评社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 海涵 张爽 卢哲)

       11月28日,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学习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周志怀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第一届“新时代两岸论坛”上作主旨发言,谈及对台湾“九合一”选举的三点观察。他表示,国民党能否强化“九合一”选举结果与2024年“大选”的正向联结仍面临着诸多变数;第三势力对2024年“大选”仍有重要影响,但难有较大发展空间;蔡英文对抗大陆的能量将受到严重耗损。

  台湾“九合一”选举已经落幕,国民党大胜,民进党惨败。周志怀分析,第一,国民党能否强化“九合一”选举结果与2024年“大选”的正向联结仍面临着诸多变数。

  周志怀表示,“九合一”选举结束后,大家普遍关注选举结果与2024年“大选”会发生怎样的连动效应?是骨牌还是钟摆效应?现在看仍然是模糊的,我们还不能下一个定论。

  他指出,过去的县市长选举结果,曾经呈现出所谓的“地方包围中央”形态,继而在“大选”中引发骨牌效应的概率较大。但最近的选举结果表明,这种连动效应已经弱化,甚至呈现出脱钩现象。也就是说,国民党在赢得县市长选举之后,在接踵而至的“大选”中却惨遭失败;而民进党在县市长选举大败之后,却置之死地而后生,反而赢得“大选”。

  “这会成为另外一种定律吗?”周志怀说,台湾民意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在选前曾有这样一个观察,他认为从2018年到2022年台湾选民对国民党的感情温度一直都很冰冷,但国民党却在2018年“九合一”选举是大获全胜。他认为,台湾选民对于让国民党人赢得地方政权,是可以接受的,台湾人觉得地方选举不见得什么都要给民进党。也就是说,县市长选举的结果是基于一种选举制衡。如果按照这一逻辑推理,国民党虽然赢得2022年的“九合一”选举,但要在2024年“大选”中胜出仍很难走出既定怪圈。影响2024年“大选”的因素十分复杂,现在下这样的判断还为时太早。2000年以来,国、民两党轮流坐庄,形成8年执政周期律,国民党要重返执政虽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民进党要打破这个周期律继续执政,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变数。

  第二,第三势力对2024年“大选”仍有重要影响,但难有较大发展空间。周志怀表示,“九合一”选举之后,台湾政治格局的基本形态是国民两党对抗。新党、亲民党、台联党等的发展历史表明,第三势力的发展空间是受到严重挤压的。民众党在年底的“九合一”选举中虽然有所斩获,但难以改变台湾两党政治发展格局。除非民众党取代国民党成为第二势力,否则很难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周志怀续指,朱立伦在选后的胜选讲话中,将“九合一”选举结果定调为“非绿阵营的胜利”,试图改变白色力量的底色。“非绿阵营”的概念,模糊了国民党与民众党的政党主体性,考验着两党支持者的政党忠诚度,岛内选民对此是否买单也存在着很大的疑问。

  第三,蔡英文对抗大陆的能量将受到严重耗损。周志怀表示,“九合一”选举之后,蔡英文虽仍具一定的政局掌控能力,但台湾政治格局已进入“后蔡时期”,蔡英文的跛脚现象将越来越明显。随着2024年“大选”的逼近,岛内蓝绿执政权之争白热化、民进党内部倾轧加剧,蔡英文处理内部事务的压力明显大于如何处理两岸事务。由于内部治理频遭诟病,“反中保台牌”失灵、青年选民流失,香港问题由乱到治、由治及兴,中美关系的气氛出现某种程度的缓和,蔡英文对抗大陆的能量将受到严重耗损。

  周志怀说,也许有人会强调,蔡英文仍会以“反中保台”转移内部压力,这当然不能排除。因为在此次“九合一”选举中,蔡英文在辅选时就继续诉诸“反中抗中”牌,喊话“如果民进党选得不理想,国际社会怎么解读?“独”派团体更在选前最后一周公布签署“不投降承诺书”的县市长候选人名单;陈时中在选前最后一天,仍然选择参加“独”派组织基督教长老教会举办的祈祷活动,与日本“独”派大老金美龄同台。蔡英文在选后辞去党主席的讲话中,仍然将“维护台湾的安全与发展”当作民进党未来的任务。由此可以看出,台湾统“独”之争并不会消弭,仍然是影响岛内政局走向的重要因素。但应该指出的是,类似香港“修例”风波、将“九二共识”与“一国两制”挂钩这样的操作机会已经消失了。从最近蔡英文、民进党打“反中抗中”牌的情况看,他们似乎也出现了些许微调迹象。比如台湾当局对大陆二十大的反应,比如民进党中央秘书长林锡耀败选记者会对台湾这次选举“是否有红色渗透影响选举”等议题的回应等。对于这些不同,我们要用放大镜看,希望民进党能够向着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调整。

  “在台海局势日趋紧张、蔡英文加速跛脚状态下,她会变换路径,转而寻求与大陆的和解吗?我的答案则是否定的。”周志怀认为,民进党的一些微调如果存在,民进党当局也只是在各方压力下,想要降低与大陆的对抗烈度而已。从蔡英文的内心坚持来看,她绝非是个能被轻易改变的人。“九合一”败选后的民进党向何处去?民进党会否深刻检讨与反省?会否弃“独”向和?还会不会有再一次的新民进党运动?目前看来可能性比较小。


  台湾“九合一”选举已经落幕,国民党大胜,民进党惨败。周志怀分析,第一,国民党能否强化“九合一”选举结果与2024年“大选”的正向联结仍面临着诸多变数。

  周志怀表示,“九合一”选举结束后,大家普遍关注选举结果与2024年“大选”会发生怎样的连动效应?是骨牌还是钟摆效应?现在看仍然是模糊的,我们还不能下一个定论。

  他指出,过去的县市长选举结果,曾经呈现出所谓的“地方包围中央”形态,继而在“大选”中引发骨牌效应的概率较大。但最近的选举结果表明,这种连动效应已经弱化,甚至呈现出脱钩现象。也就是说,国民党在赢得县市长选举之后,在接踵而至的“大选”中却惨遭失败;而民进党在县市长选举大败之后,却置之死地而后生,反而赢得“大选”。

  “这会成为另外一种定律吗?”周志怀说,台湾民意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在选前曾有这样一个观察,他认为从2018年到2022年台湾选民对国民党的感情温度一直都很冰冷,但国民党却在2018年“九合一”选举是大获全胜。他认为,台湾选民对于让国民党人赢得地方政权,是可以接受的,台湾人觉得地方选举不见得什么都要给民进党。也就是说,县市长选举的结果是基于一种选举制衡。如果按照这一逻辑推理,国民党虽然赢得2022年的“九合一”选举,但要在2024年“大选”中胜出仍很难走出既定怪圈。影响2024年“大选”的因素十分复杂,现在下这样的判断还为时太早。2000年以来,国、民两党轮流坐庄,形成8年执政周期律,国民党要重返执政虽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民进党要打破这个周期律继续执政,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变数。

  第二,第三势力对2024年“大选”仍有重要影响,但难有较大发展空间。周志怀表示,“九合一”选举之后,台湾政治格局的基本形态是国民两党对抗。新党、亲民党、台联党等的发展历史表明,第三势力的发展空间是受到严重挤压的。民众党在年底的“九合一”选举中虽然有所斩获,但难以改变台湾两党政治发展格局。除非民众党取代国民党成为第二势力,否则很难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周志怀续指,朱立伦在选后的胜选讲话中,将“九合一”选举结果定调为“非绿阵营的胜利”,试图改变白色力量的底色。“非绿阵营”的概念,模糊了国民党与民众党的政党主体性,考验着两党支持者的政党忠诚度,岛内选民对此是否买单也存在着很大的疑问。

  第三,蔡英文对抗大陆的能量将受到严重耗损。周志怀表示,“九合一”选举之后,蔡英文虽仍具一定的政局掌控能力,但台湾政治格局已进入“后蔡时期”,蔡英文的跛脚现象将越来越明显。随着2024年“大选”的逼近,岛内蓝绿执政权之争白热化、民进党内部倾轧加剧,蔡英文处理内部事务的压力明显大于如何处理两岸事务。由于内部治理频遭诟病,“反中保台牌”失灵、青年选民流失,香港问题由乱到治、由治及兴,中美关系的气氛出现某种程度的缓和,蔡英文对抗大陆的能量将受到严重耗损。

  周志怀说,也许有人会强调,蔡英文仍会以“反中保台”转移内部压力,这当然不能排除。因为在此次“九合一”选举中,蔡英文在辅选时就继续诉诸“反中抗中”牌,喊话“如果民进党选得不理想,国际社会怎么解读?“独”派团体更在选前最后一周公布签署“不投降承诺书”的县市长候选人名单;陈时中在选前最后一天,仍然选择参加“独”派组织基督教长老教会举办的祈祷活动,与日本“独”派大老金美龄同台。蔡英文在选后辞去党主席的讲话中,仍然将“维护台湾的安全与发展”当作民进党未来的任务。由此可以看出,台湾统“独”之争并不会消弭,仍然是影响岛内政局走向的重要因素。但应该指出的是,类似香港“修例”风波、将“九二共识”与“一国两制”挂钩这样的操作机会已经消失了。从最近蔡英文、民进党打“反中抗中”牌的情况看,他们似乎也出现了些许微调迹象。比如台湾当局对大陆二十大的反应,比如民进党中央秘书长林锡耀败选记者会对台湾这次选举“是否有红色渗透影响选举”等议题的回应等。对于这些不同,我们要用放大镜看,希望民进党能够向着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调整。

  “在台海局势日趋紧张、蔡英文加速跛脚状态下,她会变换路径,转而寻求与大陆的和解吗?我的答案则是否定的。”周志怀认为,民进党的一些微调如果存在,民进党当局也只是在各方压力下,想要降低与大陆的对抗烈度而已。从蔡英文的内心坚持来看,她绝非是个能被轻易改变的人。“九合一”败选后的民进党向何处去?民进党会否深刻检讨与反省?会否弃“独”向和?还会不会有再一次的新民进党运动?目前看来可能性比较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