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荟萃
所在位置: 首页 观点荟萃 正文
【学术讲座】第二十七期|周方银教授为中心作“伙伴关系与抗疫合作:疫情下中国与伙伴国的支持行为”讲座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05日 点击数:

55日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太平洋岛国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太平洋学会太平洋岛国研究分会副会长周方银教授应中心邀请,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中心学子开展以《伙伴关系与抗疫合作:疫情下中国与伙伴国的支持行为》为主题的讲座。讲座由李鹏教授主持,线上及线下共计五十余人参加。

讲座伊始,周方银教授指出由于疫情波及范围广,爆发时间短,属于非传统安全合作领域,对于我国伙伴关系网络作用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检验时机。接着,他就当前关于“伙伴关系”研究中存在的约束力问题,相较于军事外交的稳定性问题以及层级是否与合作水平存在对应关系等争论,提出了深刻的见解。而后,周教授分别从“战略性伙伴关系”和“一般性伙伴关系”两大类切入,向大家逐级说明了我国伙伴关系的具体分类及对应国家,由浅入深地引导着同学们进一步展开思考。

讲座现场,周教授向大家展示了疫情下各个时间节点上,伙伴国对中国援助的统计数据,总体概括了不同层级伙伴国向中国提供抗疫援助的情况。并以伙伴层级关系、对象国经济总量等因素作为变量,引入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周教授还提到中国在自身抗疫处境困难时亦通过提供抗疫物资和派遣医疗专家组的方式为伙伴国提供援助。

周教授针对开篇时提出的几个问题作出总结,表示伙伴关系在危机条件下仍具有较强的行动能力;伙伴关系层级与其是否向中国提供支持之间虽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但统计检验显著性结果说明了中国构建的伙伴关系网络中的不同层级具有明确实践意义;以及中国在向他国以派遣医疗工作组的形式提供高水平支援时,受到双方是否建立伙伴关系及伙伴关系层级、对方此前是否向中国提供抗疫援助以及对象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在提问环节中,2021级博士生杨昆福、刘慧琪、项晓莹和2019级博士生宫高杰分别围绕论文写作方法、思维方式以及论文选题经验等话题向周教授提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