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关于我们
中心简介
组织架构
现任领导
学者风采
新闻动态
观点荟萃
重大项目
重大项目简介
项目进展
阶段性成果
“融统”实验室
实验室简介
实验室动态
English
观点荟萃
所在位置:
首页
观点荟萃
正文
【中心学者观点】朱双一、刘佳艺 | 台湾古典诗歌中的郑成功形象与民众认同之演变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16日 点击数:
学者简介:
朱双一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台湾研究院教授。著有《近二十年台湾文学流脉》《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海峡两岸新文学思潮的渊源和比较》《台湾文学与中华地域文化》《台湾文学创作思潮简史》等学术著作
10
多本,参与编撰《台湾文学史》等书,并在海内外报刊发表学术论文或文学评论文章三百多篇。
作品导读:
台湾古典诗歌中的郑成功形象与民众认同之演变
文/朱双一,刘佳艺
核心观点:
“郑成功”是台湾古典诗歌中延续不断的重要题材之一,但不同时代,对郑成功的评价不尽相同。清代前中期评价偏于负面,牡丹社事件时,发生了由负面到正面的大翻转,并在乙未时达到高潮。其原因,在于面对异族入侵,人们想从郑成功身上吸取反殖抗敌的民族精神。日据后内渡使连横等跳出狭小空间而有了横跨两岸的宽阔视野,他们吸收了民主革命思想,建立了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岛内情况则较为复杂,《台湾》等报刊的征诗表达民间未曾改变的郑成功尊崇,瀛社的课题则有呼应“皇民化”之嫌,但仍以彰扬郑成功遗民忠义精神和驱荷复土、辟垦台湾的历史功绩为主流。这一演变反映了因应不同时代面临的现实问题,人们思想感情、认同状况的变化,其本身亦为台湾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台湾;古典诗歌;郑成功;形象演变;反殖抗敌精神
*本文原刊于《台湾研究集刊》2023年第6期。感谢作者授权。
(编辑:徐崇花
;
复核:徐崇花
; 责编:陈先才;编审:陈先才)
©版权所有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