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关于我们
中心简介
组织架构
现任领导
学者风采
新闻动态
观点荟萃
重大项目
重大项目简介
项目进展
阶段性成果
“融统”实验室
实验室简介
实验室动态
English
观点荟萃
所在位置:
首页
观点荟萃
正文
【中心学者观点】吴巍巍|移民、信仰与在地化适应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0日 点击数:
学者简介:
吴巍巍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
,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秘书长、《海交史研究》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闽台地方史、两岸文化与东亚海域史。已出版著作12部(含主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冷门“绝学”与青年项目各1项、重大项目子课题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省厅级课题10余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等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
核心观点:
巫罗俊是闽西客家巫氏的先祖,在巫氏族人祠堂中,他比较罕见地以塑像的形式为后人祀奉,而他带领当地民众开基立业的壮举,更使得其由“祖”而“神”,升格为宁化县的土地神,清中叶,闽(粤)客家巫氏族人大量移民台湾,他们数点典不忘祖,皆铭记巫罗俊为始祖,并慎终追远,直至今日仍坚持定期到宁化巫氏公祠瞻拜祖先,表现出血缘关系的成奉传和延续,在迁台的过程中,巫罗俊崇拜在台湾也由“人”升格为“神”,演变为王爷信仰这一颇具地方特色的神明角色,美国社会学学者杜赞奇的复刻理论指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被重新复制和模仿,以适应新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巫氏的形像变迁提醒我们要注意福建民间信仰在台湾自然、人文环境下所产生在地化的调试与衍变,只有正视这种差异性才能更好地为我们论证闽台文化统一性树立科学论说。
*原文刊载于新时代客家
祖地
文化学术会议
论文集 系作者个人观点
(编辑:徐崇花
;
复核:徐崇花
; 责编:陈先才;编审:陈先才)
©版权所有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