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荟萃
所在位置: 首页 观点荟萃 正文
【中心学者观点】信强 尹博|台湾当局“议会外交”刍议:行为主体、功能成效及主要特征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5日 点击数:

专家简介:

信强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学术兼职包括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复旦大学/哈佛大学两岸关系研究项目”(Fudan University/ Harvard University Workshop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联席主任、美国芝加哥大学“芝加哥安全与恐怖主义研究项目”(Chicago Project on Security and Terrorism)副主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兼职教授及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边疆海洋问题研究院兼职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委员,“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委员等。同时兼任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中国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海峡两岸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研究会“海洋法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咨询专家委员等。

专家观点:

台湾当局“议会外交”刍议:行为主体、功能成效及主要特征

核心观点:多年来,台湾地区立法机构积极致力于推动所谓的“议会外交”,为台湾当局开展对外交往、拓展“国际空间”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从制度结构视角出发,重点分析立法机构负责人、以“外交国防委员会”为代表的各专门委员会,以及以对外联谊会为代表的非正式“立委”团体组织等台湾当局开展“议会外交”的行为主体;随后,从政策功能视角阐释台湾地区立法机构的“议会外交”行动在台当局巩固所谓“邦交关系”、发展与“非邦交国”的实质性关系、加强“国际参与”、拓展所谓“国际空间”等层面的意图与效果;在此基础上,再主要结合蔡英文当政以来台湾地区立法机构的对外交往实践,总结出台当局“议会外交”的四点主要特征:在目标结构上形成了以“非邦交国”为主要着力点的差序格局;与行政当局“分进合击”并为实现所谓“外交突破”发挥重要作用;鼓励和推动“立委”对外联谊会等准正式、非正式团体组织发挥独特作用;在国际“亲台”势力的配合下“议会外交”已成为“迂回”拓展对外实质关系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台湾当局;“立法院”;“议会外交”

 *原文载《台湾研究集刊》2023年第四期 感谢作者授权


(编辑:徐崇花; 复核:徐崇花; 责编:林悦贤;编审:陈先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