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简介:
高和荣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厦门大学教授,博导;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前社科处处长 ;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多项;发表核心论文一百多篇、著书多部;202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学者观点:
场域、形象与博弈:两岸社会融合视野中的台湾地区年金制度
文:高和荣
核心观点:作为民生保障体系的“国民年金”制度体现出特定的意识形态观念及政策价值理念,因而可以根据政策理论对年金政策加以分析。台湾地区于1980年即通过“老人福利法”与“残障福利法”,但并没有出台诸如年金、津贴申领之类的配套措施。照顾弱者、科学可行、负担可控以及规则先行等是台湾地区各政党在制定年金政策时力图塑造的政策形象。依据政策过程理论,台湾地区的年金制度从问题界定、议程设置、政策形象到政策结果与政策反馈等各个阶段,实质上都体现为政策场域、政策形象及政策博弈的统一,表现为国、民两党相互恶斗的动态博弈。从两岸社会融合角度看,要积极营造两岸民众共认的年金政策场域,努力塑造两岸民众共享的年金政策形象,在寻求年金政策共识中推进两岸社会融合发展。
关键词:年金制度;政策场域;政策形象;政策博弈;
*原文载于《台湾研究》2023年第2期,感谢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