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荟萃
所在位置: 首页 观点荟萃 正文
【中评社】沈惠平:蔡英文时期美国对台“公共外交”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0日 点击数:

中评社╱题:蔡英文时期美国对台“公共外交”的机制研究 作者:沈惠平(厦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博士,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曾杨雪(厦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虽然美国与台湾地区之间不存在“外交关系”,但由于台湾地区在美国外交战略中的特殊地位,美国将其视为实施“公共外交”的重要区域。蔡英文上台后,恰逢中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美国政府将中国大陆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幷且将台湾明确纳入美国遏制中国大陆的“印太战略”中,美国对台“公共外交”也因此出现了相应的调整与改变。本文聚焦于蔡英文时期美国对台“公共外交”的三种机制研究:一是美国对台政策宣示机制,二是美国对台信息传播机制,三是美台教育文化交流机制。

  作为政府间外交的补充,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针对国外公众所开展的外交活动,其宗旨在于争取他者认同、赢取对方民心。迄今人们对其学理探索与实践认知产生的成果主要集中在美国,关注点则聚焦于对公共外交理念若干维度的探析与对美国公共外交得失的反思两大议题。虽然美国与台湾地区之间不存在“外交关系”,但由于台湾地区在美国外交战略中的特殊地位,美国将其视为实施“公共外交”的重要区域。〔1〕蔡英文上台后,恰逢中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美国政府将中国大陆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幷且将台湾明确纳入美国遏制中国大陆的“印太战略”中,美国对台“公共外交”也因此出现了相应的调整与改变。本文聚焦于蔡英文时期美国对台“公共外交”的机制研究。一般认为,公共外交具有两种机制:第一种侧重于对外信息宣传,即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向外国公众直接传播本国政策、理念与文化;另一种则侧重于开展对外文化与教育交流活动,通过派遣留学生、互派艺术团队演出等人文交流活动加深双方民众相互瞭解。在美国对台“公共外交”中,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政策宣示机制。因此,蔡英文上台后,美国政府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机制深化对台“公共外交”。

  一、美国对台政策宣示机制

  近年来,面对中国快速发展,美国基于维护自身霸权的需要,把台湾视作“印太战略”一个支点,口头上虽然声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持两岸关系现状,但实际上,美国却出台了“与台湾交往法”“台北法案”等一系列法案,支持台湾强化在印太地区与全球国家的正式“外交关系”和非官方伙伴关系。同时,美国不断提升对台军事交流与情报合作,频繁派遣军舰穿越台湾海峡“自由航行”,或者派出军机进入周边海域上空进行侦察和训练。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美国试图通过上述言行进行涉台政策宣示,以获得台湾民众的认同。

  第一,通过一系列立法措施把美国涉台政策法律化。蔡英文上台后,美国两党行政、国会在提升美台关系上达成“罕见”的一致和团结,“行政部门与国会亲台势力彼此促进、相互配合的态势显露无遗”。尤其表现为联手推动涉台“法案突破”的模式来规范美台关系,这种政策法律化的过程为美台关系的发展注入了稳定的预期和保障,也容易被外界理解为美国国家利益、政治共识和意志的表达。〔2〕根据美国国会网站公布的资料,在2017年到2018年期间,国会共提出19项直接或间接涉台立法提案(bill)、修正案(amendment)或联合决议案(joint resolution);2019年,这一数字增至14项;2020年更高达27项。这些法案旨在增加台湾的“国际能见度”,推动美台经济和军事合作,强化台湾安全,幷将台湾视为美国所推行的“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等。〔3〕也就是说,近年来,美国通过多项涉台法案,在法律层面对美台军事合作予以保障,目的是向台湾民众传达信息:“美国政府正在以实际且实在的行动给予台湾坚定的支持”〔4〕。2018年10月,郦英杰在其就任台北办事处处长的首场记者会上宣称,美国有“义务”支持台湾“维持充足的自我防卫能力”来对抗“胁迫”,“美国反对片面改变现状的企图”“任何企图以非和平方式来决定台湾前途之举,即代表对西太平洋地区和平及安全的威胁,为美国所严重关切”。〔5〕简言之,中美战略竞争升级与美国国内对华防范氛围浓厚,更激活“亲台”势力推动涉台法案的能动性,目的是使美国对台安全承诺明确化,向台湾民众传递美国“坚定挺台”信号。

  第二,将美台关系公开化、官方化。“美国在台协会”作为美台关系的“白手套”,近年来不断突破自身“民间非营利组织”角色设定,扮演“准外交使领馆”角色,服务美国对台政策转向。如在称谓上,“美国在台协会”官网公开称台湾领导人为“总统”,台湾外事部门为“台湾外交部”,以“台湾”对应“中国”,鼓动“中华职棒”改名“台湾职棒”,呼应支持蔡英文当局的“正名”“去中国化”。此外,“美国在台协会”代表美国政府与台湾外事部门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公开撕去民间机构的外衣。“美国在台协会”的变脸,与近年来美国政府大打“台湾牌”,加强美台实质关系,赋予“美国在台协会”越来越多“驻外使馆权”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蔡英文上台后,“美国在台协会”一改过去相对低调、祇做不说的方式,公开站在第一线执行美国的对台政策,全方位提升美台关系,由此反映美国对华战略与对台政策重大调整,将美台关系公开化、官方化。〔6〕拜登上台前后,美国政府深化了对台高层沟通与协调。2021年1月,拜登就职典礼邀请台当局所谓“驻美代表”萧美琴参加,这是1979年美国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以来首次有台湾当局“官方代表”获邀出席相关活动。2021年4月,拜登政府发布指导美台互动的新“对台交往准则”,放宽与台湾接触的指南。简言之,美方将美台关系公开化、官方化,意在向台湾民众传递美台“实质关系”取得大幅进展的信息,以获得其对美国涉台政策的认同与支持。

  第三,美台在军事领域的互动高调化。蔡英文上台后,美国不仅持续出台有悖于一个中国政策的所谓“挺台”法案,而且频频采取冲撞一个中国政策底线的实质动作如美国将与台当局的一些敏感军事合作事务公开化,藉此突显双方军事关系的加强与提升,强化“台湾牌”作用。2019年4月,“美国在台协会”驻台人员公然披露,包括陆海空三军及海军陆战队在内的现役美军早于2005年起就进驻“美国在台协会”。以往美国政府对此讳莫如深,绝少提及,甚至有意设法加以隐瞒。〔7〕近年来,“美国在台协会”及美国军方却一反常态,主动、高调予以宣示,目的是在台湾民众心中不断塑造着美国是台湾“忠实的伙伴”形象,以实际行动向台湾民众宣示美国对台的“安全承诺”〔8〕。首先,美国军方高调宣布美国舰机等通过台湾海峡。近年来中国大陆军机绕台已经实现常态化,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军飞机舰艇频繁在台海以及台湾东部海域活动。美军在台湾的行动不仅越来越高调,且与中国大陆较劲意味颇浓。岛内各界将美军频繁在台海出现解读为美国对中国大陆加强对台军事压力的回应,同时也是在释放所谓“保台”信息。其次,公开美台军事合作成果。2020年5月,美军公开与台军一起进行联合军事训练的视频。这虽然幷非美军首次公布与台军进行军事交流的影像,但内容直接证实美军派遣战斗部队人员到台湾幷与台军联合演训,此举极为罕见,将原本都保持低调的军事训练变得“台面化”,或许是为了响应美国国会近年提升与台湾军事交流的声浪。换言之,严格说来,此次公开的美台联合军演视频祇是将美台之间秘密军事交往公开化,但却传递出与以往不同的信息,即传达美国对台湾的支持。〔9〕再次,“美国在台协会”非常罕见地高调参与涉台军事活动。2019年8月,在特朗普总统宣布批准价值80亿美元对台军售后,郦英杰就参访了台湾左营军事基地,成为第一位视察台军的“美国在台协会”处长。进入2020年,“美国在台协会”在涉台军事活动上不再隐匿与美国军方、联邦调查局(FBI)等的密切关系,公开站在第一线,彰显其对美台军事关系发展的重视。最后,“美国在台协会”高调解密与对台军售及对台保证有关的电报。2020年8月,“美国在台协会”高调解密两则与对台军售及对台保证有关的电报,一是1982年7月由时任副国务卿伊格尔伯格发送给时任“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李洁明的,称“美国逐步减少对台军售的意愿,取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平解决两岸分歧的持续承诺”;二是1982年8月由时任国务卿舒尔茨发送给李洁明的,揭示对台“六项保证”的立场。“美国在台协会”强调,“六项保证始终是美国对台及对中政策的根本要素”。〔10〕

  第四,美国在国际空间问题上加大了支持台湾当局的力度。美方一方面通过“与台湾交往法”等法案,提升美台官方互动的层级,越来越把台湾当作一个“主权国家”来对待。如美国罔顾一个中国政策,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公然支持蔡英文当局对抗大陆。“美国在台协会”主席莫健公然叫嚣“一国两制”不适合台湾地区,幷对解放军日前在台湾海峡实弹演习表示“担忧”。〔11〕另一方面在国际社会公然为台湾当局“保驾护航”,要求相关国际组织接纳台湾,或者让台湾参与相关国际组织的活动。2018年以来,美国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力度持续加大,手段日趋多样化。美国白宫、国务院和“美国在台协会”等不断批评中国大陆阻扰台湾参与国际社会,以各种形式声援台湾。2018年5月,时任“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梅健华妄称,“美国持续支持台湾当局以观察员身分参加世界卫生大会(WHA)及其相关技术性的会议”,幷声称,“我们会持续与台湾地区在各种公卫议题上保持紧密合作”。美国国会议员则通过立法和决议案方式,敦促行政部门采取行动支持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与世界卫生大会。此外,美国还主动牵头动员日本、加拿大等盟友声援台湾。2021年10月,正当中国大陆在庆祝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之际,“美国在台协会”和台当局高级官员举行国际组织工作视讯会议,讨论“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联合国”,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甚至“亲自上阵支持台湾参与联合国体系”〔12〕,挑衅意味颇浓。此外,“台北法”和“2021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等法律要求行政当局制定战略,帮助台湾在全球范围加强其“外交”关系、支持台湾加入所有不以国家身份为必要条件的国际组织和有意义地参与联合国及其下属组织、对损害台湾安全繁荣的国家采取经济外交等惩罚性手段、要求国际金融机构的美方负责人确保台湾民众雇佣的公平性等。〔13〕

  总之,蔡英文上台后,美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挺台”政策,公开将台湾纳入“印太战略”,幷在政策报告中称台湾为“国家”等做法,一定程度上赢得了台湾社会“好感”。再加上民进党当局大力抹黑大陆形象,鼓吹美对台支持,台湾民众对美台关系的支持明显上升。“这为美向台湾传达美国立场提供了有利环境,使得台湾民众更易接受美国的引导,最终形成符合美国期待的社会政治态度,这也是美国影响台湾的重要优势。”〔14〕

二、美国对台信息传播机制

  目前美国实施对台“公共外交”,除了传统上通过“美国之音”与“自由亚洲电台”等媒体向台湾民众传播美国的政策、进行“亲美反共”宣传之外,还利用在台“美国资料中心”、庆祝“与台湾关系法”签署40周年的契机开展系列活动,以强化与台湾民众的互动。

  第一,通过“美国之音”直接向台湾民众传播美国的政策、理念与文化。尽管“美国之音”宣称其始终坚持《美国之音宪章》中“全面、客观、准确”的新闻报道准则,但众所周知,作为美国政府旗下的官媒,美国之音始终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其节目内容也始终保持着与美国官方立场高度一致的“反共、友台、扬美”立场。即使在本应体现多方意见的政论节目中,所邀请的所谓“专家学者”“评论员”也都是清一色的“亲美”人士。此外,中文官网上还开辟了台湾新闻专栏,专门报道台湾岛内政治以及美台、两岸关系动态。可想而知,对于台湾民众而言,“美国之音”的报道对其进一步瞭解美国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源,尤其是其所塑造的“自由、民主、多元的美国”形象更是会持续加深台湾民众对美国的认同感。与此同时,“美国之音”中大量丑化中国大陆的报道也在不断强化台湾民众心中消极的大陆形象,在此“一推一拉”中使得台湾民众“亲美国,远大陆”的心态固化。〔15〕

  第二,通过“自由亚洲电台”向台湾民众进行“亲美反共”宣传。1996年9月,自由亚洲电台正式开播,它在反共宣传上具有明显的冷战色彩,经常公然输出美国的意识形态,甚至不惜违背新闻媒体最基本的道德操守,通过一些来源不明、捕风捉影甚至漏洞百出的新闻进行反共宣传。比“美国之音”更加恶劣的是,“自由亚洲电台”还配合境外邪教组织“法轮功”和“藏独”“疆独”等反动组织对所谓的“新疆集中营”大肆炒作,给我国国际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从2017年开始,“自由亚洲电台”普通话服务加强了节目数字化的工作力度,其数字化媒体小组推出了一系列制作较为精良的短片节目,如《动物庄园》动画剧场就是通过一只模仿特朗普的金发白头海雕和一条呆笨的龙的对话来丑化中国,对于年轻观众和听众而言,该类节目具有很强的蛊惑性。在自由亚洲电台不断妖魔化大陆的宣传报道下,台湾民众对大陆的人权、宗教自由、少数民族生活状况本就错误的印象自然会不断加深,甚至对中国共产党产生极强的不信任感与恐惧感,这就为推进两岸人民心灵契合增添了一定困难。〔16〕

  第三,通过在台“美国资料中心”网络宣扬美国文化与价值。目前,在台“美国资料中心”网络包括三个“美国资料中心”、六个“美国资料专区”、一个“美国创新中心”、一个“移动美国资料中心”和台北办事处的“美国中心”,这个庞大的资料网络提供大量美国相关书籍以及数字资料,幷且还会定期举办美国文化讲座、读书会、美语说故事、美国留学讲座等活动,为全台民众接触和体验美国文化与价值提供了便利。为给台湾民众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近年来“美国在台协会”逐步对部分中心进行了重新设计,以便提升中心的展览效果。2020年8月,位于屏东县图书馆的屏东美国资料专区重新开幕,整修后的资料专区可提供更多的美国书籍,幷且将会持续举办美语说故事等教育与文化交流活动。〔17〕此外,“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的“美国中心”也进行了改造升级,于2020年10月5日重新对外开放。〔18〕通过“美国资料中心”举办的文化讲座等活动,“美国在台协会”意图在台湾民众之间推广美国的文学艺术,增进台湾民众对美国历史文化和现实政策的瞭解,增强美国文化对台湾民众的吸引力,培育和促进“共同利益和价值观”,作为美台政治关系的基础。这实际上成为美国在台湾发挥软实力的重要舞台。〔19〕

  第四,利用“与台湾关系法”签署40周年的契机展开“AIT@40”系列活动。“AIT@40”系列活动以“立稳根基,共创未来”为口号,采取每月一主题如“贸易与投资”“共享价值”等的形式,展现美台双方过去合作所达成的成就和未来可合作的方面。例如“美国在台协会”将2019年3月定为“共享价值月”,该月的主题便是宣扬美台之间所共享的所谓“民主、宽容、自由、多元主义和法律之下人人平等”等价值观。在此主题下,“美国在台协会”举办的活动包括:放映介绍美国妇女成就的纪录片《先锋女性》;开放台湾青年报名参加赴美非营利组织实习的“专业人才计划”等。〔20〕同时,为了对AIT@40系列活动进行实时的宣传报道,“美国在台协会”开通了社交网站instagram的账号。除每个月举办相应的主题活动外,为庆祝“AIT@40”,“美国在台协会”还宣布将2019年定为“美台旅游年”,与台湾“观光局”共同举办了台美旅行推广活动。最后,“美国在台协会”还举办了多个展览与比赛来回顾40年美台关系,如“我眼中的美国”(U.S.A. Through My Eyes)网络摄影比赛、“立稳根基,共创未来:AIT@40—1979年后美台关系展”巡回展、邀请台湾民众谈论美台关系看法的自拍微型影片等活动〔21〕,目的是吸引台湾民众关注,以拉近美台之间的情感距离。

  总之,目前美国对台“公共外交”主要通过“美国之音”电台与“自由亚洲电台”负责对台信息传播。除此,“美国在台协会”充分使用在台“美国资料中心”的庞大网络在台湾民众之间推广美国的文学艺术,利用“与台湾关系法”签署40周年的契机展开“AIT@40”系列活动增进台湾民众对美国历史文化和现实政策的瞭解,增强美国文化对台湾民众的吸引力,培育和促进所谓美台之间的“共同利益和价值观”。

  三、美台教育文化交流机制

  通过设立奖学金、交流、培训、召开研讨会和会议,建立现实有效的网络和媒体渠道来与海外关键人物发展多年持久的关系,以赢得他们对公共外交实施国价值和观念的认同,这一方式尽管所需时间较长,但却是公共外交最为有效的手段。“美国人相信,依靠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文化交流活动,能够从思想深处清除其他国家的‘陈旧思想’,把美国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念传遍全世界。”〔22〕

  第一,加大对台湾“富布赖特计划”的支持力度。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美台之间的教育与文化交流活动特别是台湾“富布赖特计划”在台湾社会培养了大量亲美的精英人才。该计划是一个包含众多子项目的庞大学术交流计划,每年都会提供“富布赖特”奖金给筛选出的来自美国和台湾的学者与专业人员、学生、语言教师或助教,资助他们至对方地区进行学术研究、攻读学位或进修,幷且针对这三类人群提供不同种类的奖金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师与助教奖金项目中,面向美国教师的可申请项目数量明显多于台湾教师,可见台湾“富布赖特”有意在吸引美国教师赴台提升台湾英语教学水平,幷推动美台文化的交流。〔23〕蔡英文上台后,为促进台湾民众特别是学生群体对美国的瞭解,美国加大对台湾“富布赖特计划”的支持力度,如“美国在台协会”在2020年“增加了将近新台币六百万的年度资金,提供给台湾傅尔布莱特计划。”〔24〕2021年8月,美台签署“傅尔布莱特—台湾文化部艺文专业人才奖助计划”,资助台湾两个表演艺术团体“双子二重奏”“滞留岛舞蹈剧场”将于2022到2023年分别赴美巡回演出一个月。“除了将展现台湾独特的文化魅力之外,更期待他们的访美,能持续深化美台人民之间的友谊、以及共享共荣的文化价值。”〔25〕

  第二,推动“台湾研究奖学金法案”。2020年6月,美国参、众两院跨党派议员联手提案“台湾研究奖学金法案”(Taiwan Fellowship Act),规划美国政府每年拨款3200万美元,组织联邦政府行政、立法及司法部门的公务人员到台湾参加两年研究交流项目,以强化美台关系幷“推进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价值与利益”。该法案的目的包括:一是让美国政府临时调派任一部门官员,以“台湾当局或台湾民间机构的研究员身份”到台湾以普通话为语言进行密集学习,以进一步加强美台战略伙伴关系幷扩大对印太地区的理解;二是提供美方合格人员学习中文,扩大他们对台湾政治经济及印太地区的理解;三是更好地推进美国在印太地区的经济、安全与人权利益;四是鼓励进一步扩大其他人文交流,包括扩大“富布赖特学者”项目、国际访问领导人项目及其他允许台湾民众到美国工作与学习的交流项目。〔26〕简言之,美国企图通过新法案来加强同台湾相应的联系,该法案表面上“特别着重于加强美国与台湾的战略伙伴关系”,但事实上它“一方面试图将台湾当局与‘印太战略’这一巨大战车捆绑,另一方面将‘台湾牌’变得更加有力”〔27〕。事实上,美国人学中文的动机和对“中文人才”的需求,更多是被其政治和安全需要宰制。淡江大学“华语中心”主任周湘华认为,“美国政府从国安角度出发,要瞭解中国这个对手就需要学中文,因此,对中文人才的需求反而更大、更急迫。祇是,美中之间的交流遇到阻碍,那么美国人要学中文,台湾就成为最好的跳板。”〔28〕

  第三,注重吸引台湾学生赴美留学。“美国在台协会”与“学术交流基金会”每年都会高调庆祝“国际教育周”活动,所谓“国际教育周”是由美国教育部与国务院共同发起的国际性活动,目的是宣扬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好处。近年来,“美国在台协会”会选择每年十一月中的五天来庆祝“国际教育周”,主要活动包括留学生经验分享、线上留学教育展、留学研讨会等,地点一般选择在某个“美国资料中心”或高校。除“国际教育周”外,“美国在台协会”每年还会举行“你的下一步(Your Next Step)”专题讲座,将留美教育与台湾学生非常重视的职业生涯规划等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宣讲,以吸引更多台湾青年赴美接受高等教育。2017和2018年的春季,“美国在台协会”各举办了三场专题讲座,主讲人均为有赴美留学背景的台湾某领域成功人士,在讲座中,他们为听众分享了职业生涯规划、创业管理、媒体公关等经历,以此彰显美国留学背景在台湾职场中所带来的优势以及对个人事业成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打消学生对赴美留学的顾虑。〔29〕在“Education USA留学美国”项目的协助下,“每年有超过23000台湾学生,前往美国大学求学。”〔30〕简言之,蔡英文上台后,美国加大针对台湾学生赴美留学的宣传,幷为其提供申请所需的全套信息,以吸引更多台湾学生赴美留学。〔31〕

  第四,持续举办美国音乐访台活动。音乐是各国民众共同喜爱的艺术形式,美国高度发达的音乐产业为美国公共外交提供了丰富的资源。2011年,美国国务院教育与文化事务局创立了“美国音乐出访计划”,旨在推选有代表性的美国音乐人赴公共外交重点地区演出交流,以增加当地年轻人亲身接触美国音乐的机会。〔32〕在“美国在台协会”的安排下,赴台美国艺人不仅要在台湾各处进行多场公益演出,同时还需要同台湾民众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以2018年7月访台的美国国家青年交响乐团为例,该乐团除了需要在台中和台北高铁站进行两场“快闪”表演外,部分成员还被安排参加了台湾“中研院”举办的“AIT青年领袖营”,另有部分成员则被安排为台北青年管乐团团员做一场排练工作坊。〔33〕此外,为宣扬所谓美台所共同坚持的“新闻自由与宽容”价值观,“美国在台协会”还在2017与2018年的九月中旬专门拿出一天时间来庆祝丹尼·波尔(Daniel Pearl)音乐节,活动当日AIT邀请来多国音乐家与台湾本土音乐人共同举办多场免费的露天音乐表演。〔34〕简言之,“美国在台协会”通过邀请美国音乐团体访台、举办一系列音乐活动吸引台湾民众尤其是青年人的关注与参与,幷获取其好感。

  总之,美国实施对台教育文化交流项目不同于信息传播,它们不像对信息传播那样仅仅针对一些特殊的政策和议题,教育文化交流更多地着眼于一种生活方式、特殊的个人观点,更加贴近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虽然发挥效力的速度比较慢,但是这种影响是长期性的、潜移默化的、富有进展的。“美国在台协会”承担了对台教育与文化交流方面的主要工作,通过深化台湾“富布赖特计划”、吸引台湾学生赴美留学等增强台湾民众对美国的瞭解与认同。2007年公布的《美国公共外交与战略沟通国家安全战略》明确将教育和交流纳为公共外交战略性优先项目。台湾的战略地位和美台关系的性质决定了美国会更加重视加强与台湾社会民众之间的联系。

四、结语

  蔡英文上台后,美台加快推进区域安全合作,强化所谓的“价值同盟”或“民主同盟”,美国试图将台湾纳入东亚势力范围与“印太战略”体系。作为美国对台“公共外交”的执行者,“美国在台协会”近年来基于“共享价值”等动因,强化其宣传美国价值观和文化的角色,目的是在台湾社会和民众中塑造美国良好形象,以增强台湾社会和民众对“美国价值”的认可,建构起所谓的“休戚与共、共存共荣”的“美台命运共同体”〔35〕。对于美国政府透过“美国在台协会”等机构实施对台“公共外交”、高调“挺台”的行为,美国国内一些有识之士认为不妥,如美国知名台海问题专家任雪丽(Shelley Rigger)担心,有些美国人自以为在支持帮助台湾,实际上却把台湾置于更危险的境地,等于“把台湾爱到死”(love Taiwan to death)。〔36〕前“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则指出,过去五到十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几乎所有涉台法律都是劝勉性的,包含了许多亲台情绪,包括许多如何改变和提升美台关系的建议,但幷没有命令行政部门做太多新的事情。“发起这些举措的议员获得亲台者和台湾人的赞赏,但他们幷不承担他们主张的那些行动引发后果的责任。后果就是,一方面,国会的举措提升了台湾人对美国强劲支持台湾的希望;另一方面,加深了中国大陆的恐惧,使他们相信美国对台支持真是坚如盘石,美国正将台湾当作对华遏制战略的一张牌。”〔37〕其结果可能是,导致台海“关键时刻”〔38〕提前来临!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与重视,幷采取精准有效的应对之策。

  注释:

  〔1〕参阅沈惠平:《美援时期美国对台湾地区的“公共外交”》,《台湾研究集刊》2021年第5期。

  〔2〕文少彪、刘华清:《“法案突破”:特朗普政府推动美台安全合作的模式探析》,《台湾研究》2020年第2期,第69~70页。

  〔3〕林冈:《2020年美国涉台关系:特点、影响因素与走向》,《闽台关系研究》2021年第1期,第12~13页。

  〔4〕程光:《美台公开联合军演影片目的分析》,《统一论坛》2020年第5期,第60~61页。

  〔5〕潘佳瑭:《略论台海安全局势及战略研判(一)》,《统一论坛》2020年第3期,第8页。

  〔6〕杨仁飞:《“美国在台协会”变脸背后的图谋》,《统一论坛》2020年第6期,第38~39页。

  〔7〕杨泽军:《端看美国如何极限打“台湾牌”》,《台湾周刊》2020年第27期,第14页。

  〔8〕《美在台协会处长:美致力于助台自卫》,(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021年10月29日,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1029-1208182。

  〔9〕程光:《美台公开联合军演影片目的分析》,《统一论坛》2020年第5期,第60~61页。

  〔10〕汪曙申:《新冠疫情与美台互动分析》,《台海研究》2021年第3期,第35页。

  〔11〕《美官员叫嚣“一国两制”不适合台湾 岛内:你算老几?》,海外网2018年5月5日,http://news.haiwainet.cn/n/2018/0505/c3541093-31310561.html。

  〔12〕《AIT脸书高调宣传 美挺台参与联合国体系》,中评社台北2021年10月27日,http://www.crntt.com/doc/253_14681_106210533_1_1027165656.html。

  〔13〕周文星:《美国保守派智库对美涉台政策的介入与走向——基于特朗普时期的研究》,《闽台关系研究》2021年第1期,第30页。

  〔14〕潘飞:《美对台发挥“软实力”影响与台湾的亲美情结(二)》,《台湾周刊》2020年第38期,第2页。

  〔15〕李文韬:《特朗普时期美国对台湾地区“公共外交”研究》,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年。

  〔16〕李文韬:《特朗普时期美国对台湾地区“公共外交”研究》,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年。

  〔17〕“屏东美国资料专区在屏东县立图书馆重新开幕”,“美国在台协会”官网,https://www.ait.org.tw/zhtw/pingtung-american-shelf-reopens-zh/。

  〔18〕“美国创新中心携手松山文创园区9/23日盛大重新开幕”,“美国在台协会”官网,https://www.ait.org.tw/zhtw/aic-partners-with-sccp-grand-reopening-zh/。

  〔19〕江振鹏:《美国对台湾地区的公共外交——以台湾美国资料中心的设立与运作为例》,《美国研究》2015年第3期,第93页。

  〔20〕“‘美国在台协会’AIT@40三月‘共享价值月’开跑”,“美国在台协会”官网,https://www.ait.org.tw/zhtw/ait-announces-march-as-ait40-shared-values-month-zh/。

  〔21〕“AIT@40:立稳根基,共创未来”欢庆《台湾关系法》及 “美国在台协会”40周年,“美国在台协会”官网,https://www.ait.org.tw/zhtw/ait40-strong-foundation-bright-future-celebrating-the-40th-of-tra-and-ait-zh/。

  〔22〕韩方明主编:《公共外交概论》(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78页。

  〔23〕“奖助资讯”,台湾“富布赖特”官网,https://www.fulbright.org.tw/zh-hant/。.

  〔24〕“‘美国在台协会’处长郦英杰‘台美教育倡议’启动仪式致词”,“美国在台协会”官网,https://www.ait.org.tw/zhtw/remarks-by-ait-director-christensen-at-the-us-taiwan-education-mou-launch-zh/。

  〔25〕“美国在台协会处长孙晓雅‘傅尔布莱特—台湾文化部艺文专业人才奖助计划’瞭解备忘录签署仪式暨Center Stage获选之台湾团体介绍”,“美国在台协会”官网,https://www.ait.org.tw/zhtw/remarks-by-ait-dir-oudkirk-moc-mou-signing-center-stage-performance-zh/。

  〔26〕曾晓栩:《美国拟推出“台湾研究奖学金法案”》,《台湾周刊》2020年第28期,第16~18页。

  〔27〕《卢比奥等美议员提案又想强化“美台关系”,专家:那些人是在强刷存在感》,环球网2020年6月28日,http://www.taihainet.com/news/twnews/twdnsz/2020-06-28/2399853.html。

  〔28〕伍国:《哈佛中文项目转赴台湾又如何》,(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021年11月4日,2021-11-04 https://www.zaobao.com/forum/views/story20211104-1210073。

  〔29〕“EducationUSA: Your Next Step‘你的下一步系列讲座’”,“美国在台协会”官网,https://www.ait.org.tw/zhtw/tag/eduusa-ur-next-step-zhtw/。

  〔30〕“‘美国在台协会’处长郦英杰TCA白皮书发表仪式致词讲稿”,“美国在台协会”官网,https://www.ait.org.tw/zhtw/remarks-by-ait-director-w-brent-christensen-at-tca-white-paper-launch-zh/。

  〔31〕李文韬:《特朗普时期美国对台湾地区“公共外交”研究》,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年。

  〔32〕U.S. Advisory Commission on Public Diplomacy, 2019 Comprehensive Annual Report on Public Diplomacy and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available at: https://www.state.gov/wp-content/uploads/2020/01/2019-ACPD-Annual-Report.pdf, p.71.

  〔33〕“‘美国在台协会’邀请您与美国国家青年交响乐团在台湾高铁台中站与南港站相遇”,“美国在台协会”官网,https://www.ait.org.tw/zhtw/musical-encounter-with-nyo-usa-zh/。

  〔34〕李文韬:《特朗普时期美国对台湾地区“公共外交”研究》,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年。

  〔35〕《莫健会蔡英文:台美关系休戚与共、共存共荣》,中国评论网2020年3月5日,http://www.crntt.com/doc/46_0_105704646_1_0305104610.html。

  〔36〕《美国专家任雪丽:有美国人“把台湾爱到死”》,中评社华盛顿2021年10月1日电,http://www.crntt.com/doc/93_7950_106189049_1_1002001547.html。

  〔37〕《美国专家任雪丽再吁不要把台湾人当枪使》,中评社华盛顿2021年10月14日电,http://www.crntt.com/doc/93_7950_106200138_1_1015224844.html。

  〔38〕《美为台而战?金融时报:台湾关键时刻已迫近》,中评社台北2021年10月12日电,http://www.crntt.com/doc/5_25_106197893_1_1012173605.html。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2年4月号,总第292期)

*原文链接:http://www.crntt.com/doc/1063/7/2/1/106372158_3.html?coluid=63&kindid=0&docid=106372158&mdate=052014175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