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荟萃
所在位置: 首页 观点荟萃 正文
【中评社】苏美祥:后蔡时代将开启新型“转型正义”?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6日 点击数:

中评社香港1月26日电(作者 苏美祥)“蒋经国图书馆开幕典礼”于1月22日上午举行。此前就有消息传出,蔡英文不但到场,还要讲话。这多少让蓝营有些意外,绿营内部相当一波人也很不解。从22日的讲话全文来看,民进党和蔡英文不但“抢戏”很有一套,还透露着民进党在岛内政党政治新态势下为布局“后蔡时代”的策略性转变。过去几年,以“东厂”式强力推动的“转型正义”,把国民党所谓的“不当党产”处理得差不多了,把国民党的地方势力也拔得差不多了。如果说国民党还有“精神资产”的话,那么,民进党开始下手了,蔡英文22日的讲话可算是抢夺话语论述的指标性开端。2022年是台湾地方选举年,离2024年也不远了,民进党开始布局“后蔡时代”,一场新的“转型正义”或将开启。

  虚幻“定性”蒋经国图书馆 不忘强调蒋经国身上“威权”符号

  蔡英文说,蒋经国图书馆将有助于化解台湾社会的分歧,但话锋急转,指出在台湾岛内的一个“现实”,蒋经国永远只是一部分人的蒋经国,有些人记得他所带来的“经济发展”与“安全感”,而另外有些人则记得他所代表的“威权体制”。“一部分人的蒋经国”现象,事实上也是台湾社会撕裂的一个缩影,谁造成的?难道民进党和蔡英文真心希望蒋经国是台湾民众的蒋经国?在岛内长年政党竞争下,民进党成功地给国民党贴上“威权”标签,尤其是2016年重新上台执政以来,以“转型正义”之名全面打压国民党,谋求“长期执政”。所以,蔡英文话里话外,云里雾里,试图掩饰,反而暴露了内心:根本不是冲着“化解”社会分歧来的。

  对蒋经国在台湾的“历史定位”国民党说了不算

  图书馆所搜集、保存和展示的是蒋经国时期的重要决策及社会事件。蔡英文说,“历史能够鉴往知来,有错误的地方,我们要引以为鉴;有值得学习之处,我们也要作为借镜”。如此表述,既突出强调“错误”,也体现“值得学习之处”,极具理性客观地提示着,要想通过蒋经国图书馆资料认识、评价蒋经国的历史定位,蓝营说了不算。那么谁说了算?蔡英文搬出“人民”一词。她说,“如今台湾人民看待政治领袖的方式,已经和过去完全不同,台湾也从威权走向民主”,“每一位领导人的历史定位,都应该由人民来决定”。言外之意,蒋经国当时是靠“威权”上位,蔡英文则是所谓“民选”的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民进党目前执政优势,有足够话语能力裹挟“台湾人民”继续“去蒋”“打蓝”。

  投机截取蒋经国“资产”兜售“反共”“保台”

  显然,民进党经过花式断章取义,还是从蒋经国这儿截取了一些对其有价值的“资产”,认为蒋经国“坚定‘保台’的立场”,正是“当前台湾人民最大的共识”。以蓝绿最大公约数的论述,以所谓“反共”、“保台”之名,为民进党当局在处理两岸事务上合理性、必要性作支撑,借此稳固选民对执政当局的支持,这显然是蔡英文参加蒋经国图书馆开幕式的真正意图。当然,蔡英文讲话弦外之音,国民党也听出来了,但国民党听了高不高兴,并不重要。从蓝绿争斗态势来看,民进党取得了压倒性优势,更无须向蓝营示好,只要戏份做足了,台湾民众看了信了就好。与此同时,民进党内部也有一股强烈的反对声音,如段宜康脸书转发蔡英文讲话相关新闻并直言:“莫名其妙,无言以对。”他质疑,“既然如此,那为何我们当初要推动‘转型正义’,大家都说不要只追究加害体制最底层的网民,应该追查下令监控、加害的人,但如今‘总统’去肯定威权体制最顶端的人,这又算什么价值?”

  对于民进党内反对的声音,蔡英文似乎早有准备,在讲话中预留了“伏笔”,即“民主不是被施予的恩惠”。蒋经国执政时期,台湾经济增长、“政治民主化”转型,在时间与事实之间的逻辑的确无法割裂,国民党除肯定蒋经国执政对台湾经济贡献外,也强调蒋对台湾“民主”化的贡献。但是,蔡英文在此处强调“民主不是被施予的恩惠”,显然很有针对性,间接而明确地否认蒋经国对台湾“民主”贡献,也有很大的解释发挥空间,算是向党内反对者的交代。苏贞昌听懂了,他一方面表示,“全世界的人都‘不会因为独裁者晚年的慈眉善目,忘记他过往的满手血腥’”,另一方面为蔡英文站台,说蔡英文“是以‘总统’的高度,希望团结族群,‘团结保台’。

  从蔡讲话中,不难读出民进党在岛内政党竞争取得极大优势的情况下,开始有策略转型的迹象。一是近几年来民进党所推进“转型正义”,在岛内掀起政党恶斗的腥风血雨,引发选民反感,蓝绿基本盘不同程度上双双下跌便是其中典型反应。二是民进党“去蒋化”始终不能无视两蒋执政对台湾经济发展的贡献,一味以“威权”打压并不能收到最大功效,转而从论述上偷换概念,投机嫁接,从国民党“资产”截取可用部分,为民进党长期执政作准备。所以,如果说蔡讲话只是为了争取中间或蓝军支持,那就太小看民进党和蔡英文了。

  (作者为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原文转载自中评网:http://bj.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7&kindid=0&docid=10628252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