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荟萃
所在位置: 首页 观点荟萃 正文
【华夏经纬网】​唐永红:再论终止ECFA运作——关于几个疑虑的回应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1日 点击数:

326日笔者接受中国通讯社的专访、413日更在华夏经纬网撰文,比较全面阐述了笔者关于当前终止ECFA运作的一些看法,在海峡两岸各界及海内外关注两岸关系发展的人士中引起较大的反应。支持两岸统一的人士普遍认为应该视蔡英文“5.20”连任就职演说有无补答未完成的答卷、是否承认接受九二共识或其核心意涵而决定是否终止ECFA。但也有不同的声音,包括疑虑和疑问。当下,“5.20”成埃落定。这里就两岸各界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疑虑和疑问,表明笔者个人的看法,供进一步深入讨论。

疑虑一,终止ECFA运作,会削弱两岸经济联系,不利于两岸统一

这种观点似是而非。理论上而言,经济一体化有助于政治(安全)一体化,但未必然导致政治(安全)一体化。现实中的一体化是在理想主义(新功能主义)的外溢效应逻辑与客观政治层面的现实主义逻辑的相互作用与合力作用下进行的。特别是在高阶政治(安全)领域的一体化,现实主义逻辑至今依然起着支配性的作用。紧密的两岸经济联系客观上有助于两岸统一,但并不必然会导致两岸统一!现实中,欧盟是当一体化程度最高区域组织,特别是其经济一体化已经达到经济联盟、货币一体化阶段,但欧洲至今并没有统一,依然维持着国家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紧密的经济联系要有助于两岸统一,是要有条件的,特别是需要两岸双方都要有统一的意愿和相向而行的行动。否则,紧密的经济联系可能不仅不能起到促进统一的作用,还会因政治经济分离而造成台独势力客观上从两岸经济联系中获得从事台独分裂活动、拒绝统一的经济基础与认同基础。而当两岸经济联系客观上变成更加有助于台独’,而不是更加有助于统一的时候,就有必要在政策层面加以调整了,至少要去设法提升两岸经济关系在反独促统中的作用。

疑虑二,终止ECFA运作,会加剧两岸经济脱钩,让对台工作失去抓手

这种担心基本上是多余的。实际上是因不了解经济运行规律、趋势与条件的一种疑虑。经济全球化20多年来虽然总体上利大于弊,但由于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加之全球治理机制的缺乏或无力,造成贫富分化加剧,以致出现逆全球化的呼声。特朗普政府的一些违背规律与趋势的言行与政策的确有逆全球化的作用。这次疫情在客观上也的确对全球化形成巨大冲击。

但这些负面冲击无法根本性地改变各经济体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赖互利格局与发展趋势。从整个国际经济发展走向来看,为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基于比较优势的分工合作而形成的全球化,乃是必然的趋势,甚至是一种规律性的要求。全球化只是在前进中因一些冲击及因应这些冲击的各经济体的政策的暂时调整而受到挫折,包括全球性贫富分化、美国的退群、新冠病毒疫情及其因应政策等。而这些冲击与政策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逆转全球化,各经济体不可能回到完全自力更生、不相往来的状态。毕竟封闭发展由于发展要素与市场等因素的限制是违背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的,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也是早已被世界实践经验所否定的发展模式。

当然,看似逆全球化的政策调整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减弱各经济体的相互依赖性,但这只是暂时性的。事实上,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负面问题无法否定全球化的必然性,只是再次表明全球性合作的重要性。和平发展时期的经济脱钩说其实是一种不懂经济规律与趋势的妄断。当然战争时期则另当别论。

两岸经济关系就更不用说了。浅碟型的台湾经济的发展当前必须依赖于作为全球化的一个主要中心的大陆经济体。这就是过去三十年来尽管台湾当局政策上如何阻碍,包括既往的南向政策和现在的新南向政策,两岸经贸关系总体上仍然呈现发展态势,也形成台湾经济对大陆的较高依赖性。也正是这些阻碍造成台湾自外于全球化中心地带而边缘化,进而呈现闷经济状态。

终止ECFA运作虽然不利于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但因台湾发展环境(包括出口环境与投资环境)的恶化反而会迫使岛内出口生产企业的出走,包括西进大陆;迫使岛内资本、人才的外移,包括赴大陆投资与发展;而台湾根本上无法脱钩大陆,除非大陆经济衰落,退出全球化中心。而实践中,在终止ECFA运作的同时,若再进一步推行同等待遇政策措施,反而会有助于更多的岛内企业、资本、人才前进大陆发展。这有助于岛内企业、资本、人才来大陆与大陆企业、资本、人才融合发展,也可为对台工作提供更多抓手。

疑虑三,终止ECFA运作,不利于争取台湾民心民意,不利于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

 

这种疑虑既没有认清当前台湾社会普遍的民心民意,也混淆了大陆需要的是怎样的民心民意,更没有弄清楚如何才能获得大陆所需要的民心民意。首先,台湾社会意识形态已经被民进党等绿营政治势力改造近30年,以致当前台湾多数民众(七成左右)持一边一国一中一台的国家认同(勉强认同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不足25%),并且不愿意两岸统一,而倾向独立。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无论大陆在经济层面惠台让利多少给台湾,如果不让“台湾独立”,那些被洗脑的台湾民众以及绿营政治势力就是不会满意的。而这根本上又是大陆不能让或让不起的。因此,现阶段,大陆不宜太过在乎台湾民众对大陆对台政策调整的反弹。从70%反弹到80%,本质上还是。大陆宜注重的是对台政策调整在长期上看是否有助于扭转当前的台湾普遍的民心民意。


其次,大陆必须明了,自己需要的是认同两岸同属一个国家、愿意统一的民心民意,这也才是对台工作要争取的民心民意。只愿意和平发展而不愿意统一的民心民意,事实上也基本上不需要大陆对台工作去争取。现实中,台湾多数民众尽管内心深处希望“台湾独立”,但都因担心牺牲生命与财产安全而是支持两岸和平稳定的,如苏贞昌等愿意拿着扫帚上战场的理念性台独分子目前毕竟还是少数。这也就是蔡英文在“5.20”演说中表示愿意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的原因所在。


最后,大陆还还必须明了,要如何才能赢得自己想要的台湾民心民意。实践表明,不坚持九二共识原则的惠台让利、不区分台湾民众国家认同与统独取向差异的无差别的惠台让利,根本上不利于反独促统,无助于争取到自己想要的民心民意。政经分离的惠台让利,不仅无助于反独促统,而且只会助长台独倾向。在长达四年听其言观其行、仁至义尽的等待落空之后,在台湾社会普遍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个国家、倾向“台湾独立”的现实背景下,终止ECFA运作,虽然短期可能出现民意的进一步反弹,但那已经不重要了。而痛则通。终止ECFA运作,长期上才会真正有助于争取到有助于统一的民心民意。在台湾民众普遍觉醒,认同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之后,再重新启动两岸经济一体化,也才会事半功倍。

 

疑虑四,终止ECFA运作,会影响到台海和平稳定,影响到大陆其他优先事务的解决

这是对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的根本力量认识不清而得出的不必要的疑虑。这么多年来,台海之所以能够维持和平稳定的局面,主要是因为大陆的综合实力与和平发展战略所决定的。而台湾方面则既如上所述没有不要台海和平稳定的社会民意基础,也没有发动台海战争的实力与意志力。所以,从根本上说,台海和平稳定是不需要大陆对台工作去求得的。即便是在当前美台相互利用比以往更为强劲的今天,决定台海和平稳定的根本力量依然在大陆这边。而终止ECFA运作,也不会影响到台海和平稳定,不会影响到大陆其他优先事务的解决。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终止ECFA运作,也不需要按照协议规定提前通知对方和进行协商.

的确,ECFA第十六条的终止条款曾经有规定,一、一方终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应以书面通知另一方。海峡两岸应在终止通知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开始协商。如协商未能达成一致,则《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自通知一方发出终止通知之日起第一百八十日终止。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终止后三十日内,海峡两岸应就因《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终止而产生的问题展开协商。但是,这一规定是建立在ECFA约束力存在基础之上的。

事实上,国际上任何经贸合作协议都是建立在必要的政治共识与双边关系的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九二共识或其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核心意涵,一开始就是两岸公权力协商谈判、签订ECFA的政治基础与前提条件。一旦不承认九二共识或其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核心意涵,ECFA在政治与法理意义上当然也就失效了。这也是国际法及双边协议所一贯遵循的所谓情势重大变迁原则例外。既然台湾当局推翻了ECFA的政治基础与前提条件,大搞台独分裂活动,破环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那么,ECFA就失效了,大陆也就不必要再遵守一个失效的协议及其规定的终止条款了。大陆可以随时终止ECFA的运作。

作者 唐永红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