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首届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论坛在福建福州圆满闭幕。来自两岸四地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和基层工作者等代表欢聚一堂,围绕“两岸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重点围绕“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与两岸关系”以及“两岸乡村全面发展振兴”等专题进行研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国深教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苏美祥研究员、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林子荣研究员、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钟厚涛研究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出席论坛并发言。
主旨演讲环节,刘国深教授线上发言表示,解决台湾问题需要具备宏观视野,要把推进国家统一要放在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上来思考,要在国家的发展进程、在中华民族伟大进程和复兴的过程当中,冷静地、全局性地思考问题。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之外,还要把台湾问题的解决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定位,这就是统一的历史方位的问题。解决台湾问题的实践路径方面,统一的战略思路,一定要在祖国大陆发展进步的基础之上。至于统一的大政方针,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统一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同时,也要坚持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统一的战略支撑,是我们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要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利用我们强大的能力来捍卫国家的领土统一,来完整落实国家统一的具体政策措施。
当天下午,论坛按“两岸乡村融合发展”“闽台乡建乡创发展”“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发展振兴”4个平行论坛进行研讨。其中,“闽台乡建乡创发展”分论坛,由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乡建乡创发展研究院特聘专家苏美祥研究员主持,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林子荣研究员、福州隆云设计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正隆点评。福建程翔文化旅游发展有效公司总经理、福建省青少年建筑师协会执行秘书长曾芝颖用辩古、识金、民心三方面分析乡建乡创的重要意义。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施沛琳教授从以司马库斯为例,文化自信的视域初步探索了台湾少数民族产业发展。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副教授史瑞民以南平市洋坑村为例进行调查分析,得出有关乡村人民与当地政府、台湾设计团队三方之间的关系,提供乡村设计的参考意见。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博士生王丽君以福建传统建筑石雕装饰为例,分析其发展源流与现状,总结当前面临的困境,提出抢救、保护与传承海峡两岸传统建筑装饰的举措。泉州市泉港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林进辉以晋江市经验为例,介绍闽台“三同文化”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泉港模式。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江诗琪从金融支持的角度分析了闽台乡村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建议。
“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分论坛,由闽江学院人文学院院长薛菁教授主持,海峡两岸乡建乡创发展研究院特聘专家刘澈元教授和厦门启达台享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第一家园台青乡建乡创联盟”发起人范姜锋点评。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钟厚涛从群际互动、认同转换与时空重构的关系,从而探索了提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路径。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闽台客家研究院副教授张正田以两岸“客家方言共同体”为例,探索以“方言共同体”为基本文化加强两岸客家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关系和谐共荣。闽江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翁伟志以马尾区闽安村为例,对福建涉台古村落文化资源开发进行了深入思考,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闽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曹海涛教授以台湾半导体产业为例,分析了台湾地区经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其大陆的对策。闽江学院海峡学院副教授夏青云基于闽台两地的剖析,聚焦“不充分就业”问题,对闽台两地产生不充分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对如何促进闽台两地高质量及更充分就业提出政策建议。
原文链接:https://www.vos.com.cn/taihai/2022-12/19/cms207129article.shtml